各市劳动保障局: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2009年工作要点、2009年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的要求和安排,我们研究确定了《2009年医疗保险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2009年医疗保险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医疗保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推进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大局,统筹谋划,整体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将扩大覆盖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将健全体系架构与搞好制度衔接结合起来,将完善政策与改进管理服务结合起来,将应急措施与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一、努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2009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要达到85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要达到175万人。
(一)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晋城、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3月底前出台实施方案,5月底前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前一年实现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实事求是地解决好城镇未从业人员的参保问题,力争参保率达到80%以上。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二)继续着力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国有特困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要认真落实《山西省省属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国有特困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暂行办法》(晋政办发〔2008〕2号),已出台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国有特困企业职工参保办法的省辖市,要抓紧落实,尽快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未出台参保办法的省辖市,要在上半年出台参保办法,妥善解决这部分人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三)继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保。各统筹地区要继续贯彻落实晋政发[2008]15号和晋劳社厅发[2008]70号文件,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措施,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保进程。
(四)妥善解决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办发[2006]22号)精神,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稳定就业的,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农民工,可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用人单位缴费,个人不缴费”的要求,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其他农民工可自愿选择参加务工所在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农合。
二、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五)根据统筹基金结余情况,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六)积极探索门诊统筹。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创新费用结算方式,探索将城镇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逐步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注意扩大受益面,增加制度的吸引力。
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七)推动各地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鼓励各市借鉴居民医保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问题,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统筹基金使用效率。
(八)研究探索制度、政策衔接办法。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鼓励各统筹地区研究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就医协助制度,研究探索能够加强基金管理、减轻参保人员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方便参保人员就医结算的有效办法。
(九)进一步加强基金征缴管理。加强参保单位缴费基数稽核,力争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待遇支付。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及基金管理的法规、政策,纠正各地财政直接向经办机构拨付医疗保险费的模式,变为由单位直接缴费。规范委托经办企业的管理,按规定将委托企业经办的医疗保险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四、继续推进生育保险工作
(十)完善和落实生育保险政策。已出台实施细则的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规定,规范、提高生育保险待遇,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未出台实施细则的1个市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十一)强化生育保险管理服务。进一步推行生育保险医疗费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的办法,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保证参保职工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负担医疗费用。探索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同步实行市级统筹,增强生育保险的调剂功能和保障能力。
五、积极做好保就业、保稳定的相关工作
(十二)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采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 [2008 ]117号)和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关于采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晋劳社厅发[2009]8号)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阶段性缓缴医疗、生育保险费和降低医疗、生育保险费率工作。
(十三)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各统筹地区要按月对基金运行、待遇支付及经济形势对医疗、生育保险工作的影响等情况进行分析,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对降低费率等措施对基金的影响及时进行分析,提前制定应对预案。